奋力谱写新篇章 同心同力绘蓝图

  1月4日,政协委员列席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认真听取区长李新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后,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集思广益凝共识 精诚团结创佳绩
  第一讨论组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区政协主席田利跃,副区长王智勇、李文化,区政协副主席刘铁军、秘书长程伯静参加小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求真务实,数据翔实,催人奋进。
  戴兵委员建议,一是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夜间经济提质增效,通过收集数据提升群众消费体验,为迎接后疫情时代消费高潮做好准备。二是吸引更多全球性项目、会议落地石景山,扩大国际交流影响力。
  张立辉、王迎伟、马芳芳、祝智军委员建议,一是要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加大人才扶持力度,确保优质人才招的来、留的住。
  李琳、王筱璐、王连涛、张一伟委员建议,一是融合新媒体与文旅业态,大力发展直播行业,拓宽线上市场。二是聚焦新电商企业发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激活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曹巍、赵晋晋、李良枝、耿瑞雪、吴建华委员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完善园区建设,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实现跨区协调联动。
  李正伟、颜兵、李崴、周晓勇、程庆海、于程水委员建议,进一步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持续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推动元宇宙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和项目落地。
  李平、徐熙明、徐晓阳、钱世崇委员建议,一是搭建大健康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健康产业。二是深化接诉即办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副区长李文化表示,当前石景山区处于规划建设重要期与转型发展关键期,区政府将持续优化简化招商政策,加大招优引强力度,请大家继续提出好建议,共同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副区长王智勇表示,政协经科委是促进石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委员们的意见建议非常有建设性。区政府将聚焦消费经济发展,增加首钢园、喜隆多等载体的消费能级,吸引新锐品牌入驻,围绕夜间经济、户外休闲经济等热点打造更有品质的消费场景,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区政协主席田利跃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翔实、精炼、清晰。2022年区政府工作成绩突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一系列稳经济工作,十分不易、难能可贵。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委员的意见建议,促进协商议政成果得到落地落实,感谢区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强提案办理的服务管理工作,着力提升提案办成率。
  区长李新表示,各位委员的发言非常精彩,言简意赅,充满真知灼见,充分体现政协真参政、真议政、真监督。区政府将继续为委员履职提供支持。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实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新的一年希望政协委员继续积极建言资政,发挥好职能作用,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石景山。
  杭雪佼王智
  勇立潮头敢担当 务实笃行谱新篇
  第二讨论组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副区长刘锋,区政府副主席宋世媛、汪礼俊参加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成绩可喜,来之不易。
  吴宝俊委员建议,首钢园区科幻产业发展要在虚拟制片领域发力,提供一些活动场地,集聚一批科幻界影视导演和科学家,引入虚拟制片产业技术型人才。
  王艳蕊委员表示,希望进一步优化养老产业营商环境,减少部门重复检查和报表上报,加大税收政策优惠力度,及时做好政策调整和落地执行。
  释常藏委员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长效人才引进机制,统筹做好人才管理,形成合力。
  刘珊、尹群、李露、潘好龙、张永钢、张紫波、高友国、王海明、刘宇、侯亚辉、陈光、闫辉、佟齐、吴涛、任力军等委员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为政协组织增光添彩,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
  区政协副主席宋世媛表示,报告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希望各委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重点聚焦政府工作在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城市更新、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领域存在的短板,找到突破点,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注“一老一少”、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在问题中找到提案突破点,深入调研,对未落实办结的提案,加大追踪力度,促进提案再办理、再落实。
  副区长刘锋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圆满完成重要服务保障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区上下在重大任务面前讲政治、有情怀、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品质,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区政法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各位委员能继续在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复工复产、社会管理、交通拥堵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 胡超沈俊杰
  凝聚共识谋发展 同心筑梦新征程
  第三讨论组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副区长王其志、黄莺,区政协副主席葛强参加小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是一份站位高远、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韩笑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2022年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明确了2023年的工作方向,是一份非常务实的报告。石景山区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未来还要利用好石景山区的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加速产业转型。
  王亚男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突出、数据翔实,非常鼓舞人心。尤其在环保工作方面,区政府借势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实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助力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为着力打造品质之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王凯、纪爱华、蔡婉妮委员认为,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对2023年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将积极参与到石景山区城市更新行动中,继续为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丁海涛、李贵智、杨春波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体现了政府对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在济困工程、住房保障、养老托幼、企业纾困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举措,既改善了企业发展条件,又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朱永伟、刘诗巍、屈小中、袁宇委员建议,一是持续探索可持续盈利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信心;二是深度结合产业转型,健全高精尖产业体系;三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
  马立秋、柏静、赵平委员认为,要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强化建言资政能力,不断反映现实问题,促进政府提高执政水平,帮助群众获得更多福祉。
  副区长黄莺在听取了各位委员的发言后表示,区政府将继续提高执政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吸纳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扎扎实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副区长王其志在听取了各位委员的发言后表示,各位委员的发言角度全面、分析透彻,对政府工作非常有启发性。区政府将和社会各界一起,坚定信心,坚持发展的主基调,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在听取了各位委员的发言后表示,各位委员的发言充满了真知灼见,政府将继续做好服务,广泛凝聚共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建设。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建言献策,凝心聚力,为区域发展添砖加瓦,为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林茂梅楠
  踔厉奋发启新程 奏响发展有为歌
  第四讨论组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区政协主席田利跃、副区长申键、区政协副主席宋世媛、秘书长程伯静参加了小组讨论。委员们认为,报告内容讲实干、聚民心,回应民生期盼,指明工作方向,充分体现了政府担当。
  孙川、耿卫华、于秀云委员认为,报告务实求真,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指向,为改善民生做出了众多举措,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主动作为,为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洋、张结实、吴春萍委员认为,报告提到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育现代化,大力完善教育设施,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高质量教育人才等政策,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改善石景山区教育现状、提升高品质教育至关重要。
  商红梅委员认为,报告明确今年将全面推进颐养工程,落实“智慧助老”行动,强化“养医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体现了政府对我区养老问题的重视。
  熊玲委员认为,要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一站式定制服务,为金融企业的引入和落户提供更多助力;擦亮银保园这块金字招牌,推进“一轴一园”提质增效,全面提升银保园配套服务水平。
  孙宏涛、李静、李凤芹委员建议,一是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完善急救体系,健全急救设施;二是完善医院事前处理机制和社区诊断机制,解决我区居民看病开药难的问题;三是调研辖区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保健需求,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四是加快西部医院规划建设,推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宋世媛认为,报告总结回顾了一年来的成绩,并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正视冬奥和疫情带给我们挑战和机遇,结合经济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型企业落地;重新审视老旧小区的改造问题,制定改造标准,调整改造方案,抓好工程落实。
  副区长申键提出,一是要利用好政协平台,主动收集信息反馈,畅通委员们的讨论渠道;二是要以更经济和高效的防疫手段,提高疫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精准高效做好新阶段防控工作;三是要鼓励委员多聆听一线工作者的声音,汇聚全区人民的智慧。
  区政协主席田利跃向奋斗在抗疫一线、冬奥保障一线的委员们表达感谢和敬意。建议,一是推进履职平台建设,保障提案便捷高效;二是完善提案的评价体系,提高提案的解决率,推动提案的落地实施;三是发挥政协广泛团结的优势,与市政协、其他区政协加强合作。 于川淇张梦云
  建言资政同助发展 凝聚智慧共促提升
  第五讨论组的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岳林华、副主席毛轩参加小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站位高远,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目标明确,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吕佳、郑志宇、侯光胜委员建议,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有效模式。一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不断引进外地优质企业,同时加强教育、医疗、高档商务等软实力配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用好新首钢地标性建筑独特资源,形成龙头带动的聚集效应;三是要提振消费信心,将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激发社区商业活力、增加“三卡”+“消金”消费场景等手段,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谢芳委员建议,城市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产业先行,推动存量更新、提质增效。要加强政府引导,帮助企业破解产业转型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
  李亦军委员建议,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将医疗资源向社区倾斜,着力培养医疗护理员,满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人群的医疗需求。
  欧振永委员建议,要贯通校企合作、增进校企互动,一方面,组织企业到学校参观,深入了解各高校办学特色亮点,同时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向企业提供科研力量,为企业发展精准培养和输入优质人才,全力实现校企共赢。
  李吉音委员建议,要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工作,全面提升平安石景山建设水平。
  杨光、赵军、杨宁、张绪东、斯琴格日勒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定位准,蓝图清晰,方向明确。委员们将继续肩负使命,立足本职,为推动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区政协副主席毛轩建议,一要在建设城市复兴新地标、推动京西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充满信心,争取胜利。二要善于在石景山特质上做文章,建设富有特色的石景山。三要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加大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和介绍。四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做好优化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等基础性工作。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岳林华充分肯定了政府工作报告,认为过去一年成绩好,亮点多,并对2023年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搭上北京发展快车,深入推进“五子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二要统筹运用好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充分挖掘已有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三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四要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精心建设品质之城、品质社区。 岳金凤甄佳
  建言献策扬帆远航凝心聚力再启新程
  第六讨论组的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区政协主席田利跃、常务副主席岳林华、秘书长程伯静参加了小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内容精炼、数据翔实、措施有力。
  董聪慧、焦广盛、闫可委员建议,一是进一步整理、挖掘和开发石景山文化资源,擦亮“六张文化名片”,打造更多精品项目和文化品牌,提升石景山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深度融合旅游和文化资源,打造形成独具特色、有发展后劲的旅游产业。
  贺艳、刘天恒、孙亮、胡燕委员建议,一是加强整体性发展规划,串联好景点景区,制定主题路线,用好科技手段创新内容和场景,充分展现文化底蕴。二是注重加强文化和数字科技联动,释放数字资产价值,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刘东华、魏为、穆青委员认为,受国际国内局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预期、强信心、激活力。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报道,传递消费意愿,提振市场、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二是做好后冬奥发展大文章,进一步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讲好石景山故事。
  王玉涛、朱龙斌委员建议,一是要谋划好招商引资工作,整合企业优势,加强资源对接,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是要传播政协声音,加强跨域合作,增强提案影响力。
  喻龙、释衍韡、李明阳委员建议,要拓宽思路,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引进优秀文化产品,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作为政协委员,要聚焦区域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自身力量。
  王影委员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医疗行业面临新的需求。建议:要打造高精尖医疗和数字化医疗,不断强化数据支撑和数据共享,夯实发展基础。
  张新敬、陈佳瑜委员建议,一是要发挥数字创意产业优势,把文化融入数字产品,打造优质数字化项目。二是要用好石景山“双奥之城”的名片,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各类场馆利用率,增强群众的参与度。
  区政协常务副主席岳林华和彭玉春委员认为,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强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要素的培育,持续优化文化产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需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主席田利跃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展示了过去一年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今年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形成了良性循环,取得的成绩应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学习文史委的委员们要深刻领悟文史工作的重要性,要用“亲历、亲见、亲闻”的工作方法,深入挖掘和保护石景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讲准讲透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宣传报道、招商引资等方面不断拓宽思路,传播好、发展好石景山文化。 刘畅王丽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