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疫情散发频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石景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切实推动社会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4.7%。产业构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比)为13.2:86.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7万元。
  人口与就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6.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7%。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6‰,死亡率为7.51‰,自然增长率为-1.1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66.2%,比上年末上升1.1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43.5亿元,比上年下降20.5%。从主要行业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下降2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0.6%,通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45.9亿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3.7亿元,比上年下降47.1%。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4.8%。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2.2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在本市(京内)完成133.4亿元,下降24.3%;在外省完成718.8亿元,下降1.6%。本年新签订合同额3006.3亿元,下降1.6%。
  三、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6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1-12月,第三产业实现收入4793.4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利润总额767.2亿元,比上年下降8.0%。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9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金融业实现收入合计1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2%;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227.2亿元,比上年下降24.2%。
  四、财政金融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增值税19.4亿元,比上年下降21.0%;企业所得税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个人所得税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1.3亿元,下降3.3%。
  年末全区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8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079.1亿元,比年初减少334.7亿元;个人存款1487.0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亿元。年末全区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479.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1亿元。其中,境内短期贷款53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境内中长期贷款9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3%。其中,建安投资下降6.6%,民间投资下降21.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0%。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年末全区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末下降1.5%;全年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6.4%。
  六、市场消费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0亿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为353.0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8%。从主要行业看,超级市场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9亿元,比上年下降11.6%;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83.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额36.1亿元,增长1.6%;进口额47.4亿元,下降6.5%。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994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4383元,增长1.9%;人均财产净收入9400元,增长8.9%;人均转移净收入23211元,增长2.5%。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4837元,比上年增长0.1%。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9.5万人、34.1万人、39.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1%、0.7%、8.7%。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人数为0.7万人,比上年增长3.9%。
  九、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和卫生
  教育:2022年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708人,在校生4590人,毕业生1216人。普通初中招生2921人,在校生8932人,毕业生2543人。普通小学招生4556人,在校生25839人,毕业生3270人。幼儿园入园幼儿5018人,在园幼儿1652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22人,在校生2057人,毕业生323人。特殊教育招生9人,在校生87人,毕业生12人。
  科技:全年专利授权量5385件,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15件,比上年增长22.6%。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867件,比上年增长24.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12件,比上年增长11.4%。全年技术合同登记1773项,下降21.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07.7亿元,增长67.5%。
  文化: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22.5万册;博物馆4个,其中免费开放2个;文化馆1个。
  旅游: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0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7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05.9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53.7亿元。
  卫生:年末医疗机构共有(实有)床位5554张,较去年增加234张。其中,医院床位5494张。卫生技术人员为96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54人,注册护士4313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731.0万人次,下降2.4%。
  十、环境
  环境:全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 9.1% 和8.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值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0%。二氧化硫(S02)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
  公报注释:
  1.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执行《三次2.5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5.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业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①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②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③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
  7.规模以上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服务业法人单位:①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②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卫生行业法人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石景山区财政局;进出口数据、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石景山区商务局;社会保障数据及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自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数据来自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教育数据来自石景山区教委;技术合同数据来自石景山区科委;专利数据来自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数据来自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其他数据来自石景山区统计局、石景山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供稿单位:石景山区统计局 石景山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