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员白振东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珍贵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一位革命前辈的斗争生涯。照片中站在彭真同志身旁的,就是白振东。
  白振东原名白连举,1905年生于河北省宝坻县,因家境贫寒,1921年,16岁就只身到天津裕元纺纱厂学徒。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天津地委卢绍亭和李培良二人在海河西岸小刘庄的耦耕里开办了一所“平民学校”,吸收临近的裕元北洋纱厂工人兄弟识文认字,同时秘密宣传革命思想,白振东在“平民学校”里接受了党的教育。在地下党领导下,白振东组织裕元纱厂的工人率先成立了裕元纱厂工会,并当选为工会主席。1924年初,白振东以工会的名义组织工人为增加工资与资本家进行了多次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不仅涨了工资,而且工会也由地下转为公开活动。在斗争实践中,白振东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能力,1924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当时才19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侵占了龙烟铁矿和石景山钢铁厂,并更名石景山制铁所,疯狂地掠夺我国钢铁资源。1938年,白振东奉华北城工部刘仁同志指示来到石景山开展地下斗争,他以“飞岛组仓工队仓工头”的身份作掩护,联系了30多名小工,用磨洋工出废品的方式与日本鬼子“软磨硬泡”,打击了敌人,团结了工人,一些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大发国难财,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白振东和党组织又领导了工人们反饥饿、反拖欠工资的斗争。这些活动不仅得到了工友们的拥护和支持,也受到了时任北平市委书记刘仁同志的肯定和赞扬。1948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他们看到大势已去,急令将石景山钢铁厂的设备迁往南方。白振东及时到中共北平城工部驻地河北泊镇,将这一情况向刘仁同志作了汇报。刘仁立即指示,让他与石钢地下党员王长林共同发动工人护厂,坚决阻止敌人将设备南迁。根据党组织分工,王长林负责说服拆设备的工人,白振东负责组织工人护厂。经过发动群众等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场反南迁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钢铁厂的高炉、发电机、送风机等重要设备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1948年12月16日,东北战军第二兵团一四三师包围了石景山,白振东找到指挥部,介绍了石景山和钢铁厂地形及敌人兵力设施部署等情况,又带领解放军部队冲向敌人碉堡,集中火力强攻,敌人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12月17日凌晨,石景山地区解放。
  1949年初,彭真和刘仁把白振东、王长林接到北平市委在宣武门内的原北大四院礼堂(今新华社),参加了全体地下党员大会,白振东受到了叶剑英、彭真、聂荣臻、罗荣桓、薄一波等同志的接见。会后,彭真同志和白振东合影留念。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决定调白振东到天津市委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难以胜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担任了中共直属修建办事处工程队队长,负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修建工作。1957年,白振东调到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担任基层领导干部,这位老革命仍然保持着革命斗争年代那种旺盛的斗志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从1938年奉党的指示来石景山从事革命活动到1962年病逝,他全家一直住在北辛安大街25号几间破旧的平房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南房大梁已下沉,只好在屋中顶一立柱,非常简陋。几次分房,上级领导点名分给他,他都让给了职工。1958年的一天,很多职工围着办公室向行政科长要房。白振东了解职工缺房的情况,更知道谁最困难。他向科长要了钥匙,科长以为是白振东自己要房,没想到他把钥匙给了一位最困难的赵师傅,大家称赞不已,赵师傅感念终生。
  1962年4月14日,白振东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58岁,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文根据白振东之子白志强《我的父亲白振东》一文改写)
  石景山区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