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救命钱”医保来掌管勠力“三聚焦”百姓展愁颜石景山区医保局——

以感同身受的情怀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编者按:日常生活中,当群众到医院就医时,最怕遇到医保费用支付不顺畅等相关问题,其中很多是由于群众不了解政策法规造成的,也有一些问题是系统或者硬件本身出现的漏洞,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内心的安全感,而且会让群众心中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石景山区医保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为群众认真办好每一件诉求、坚持“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的原则,感同身受地解决群众的医保难题,陆续推出了“首接负责制”“五步工作法”“三见面”化解矛盾程序、“解决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等系列工作方法,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包干”到人,“靶向”解决,“打包”处理,避免同类同质问题的发生,有效节约了群众的时间,维护了医疗保险是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保底印象,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年多的个人账户资金没有给我划拨,是哪个部门的失职,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情绪激动的王先生在电话中嚷道。
  前不久,石景山区的医保待遇保障对象王先生发现,自己的医保账户共济给了爱人,实际却用不了,但账户资金又有变动,一时情急,王先生拨通了12345。接到诉求,石景山区医保局立即启动“首接负责制”,接诉科室一经接诉,负责到底,涉及其他科室,由接诉科室负责协调其他科室,第一时间对此展开调查。经了解,王先生现年快75岁了,但身体硬朗,日常较少去医院看病,但其爱人王女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疾病,于是王先生将其个人账户资金共济给爱人王女士使用。然而,当王女士去社区医院就诊,临时被告知不能使用王先生个人账户资金,而且需要到街道办理共济备案手续时,王先生就情绪激动了,他的疑问是:既然自己共济给自己爱人的账户资金不能用,那为什么自己个账资金却变少了呢?他的第一反应是相关部门没有为其拨付个人账户资金。
  了解清楚整个事情脉络后,区医保局通过“五步工作法”,第一时间在系统内对资金进行了核实,发现王先生的个人账户资金正常按月发放,并且其资金流向正常为其爱人共济使用,不存在王先生担心的未划拨情况。于是经办人员通过电话与王先生进行了沟通解释。但王先生依然情绪激动,他觉得自己的个人账户是不是被同名者盗用了,否则上传为什么会被告知不能使用呢?
  为了彻底解决王先生的疑虑,区医保局启动了“三见面”化解矛盾程序。在医保大厅,经过一上午对医保系统历史、就诊交易信息、个人账户信息和王女士就医发票数据的一一比对,终于帮王先生夫妇搞清楚了事情来龙去脉,同时溯源了医院就诊不能使用共济账户的原因。原来,王先生个人账户始终可以正常使用,而引发王先生震怒的那次正好赶上系统升级,造成当次共济账户不能使用而已。
  “你们医保局的服务态度真好,这么耐心地帮我们查找、分析原因。我们老年人,一听说医保卡里的钱不能使用就着急了,给你们添麻烦了。”事后,王先生夫妇特意向医保局工作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近年来,区医保局以“三个聚焦”为统揽,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以“七有五性”需求为切入点,厚植为民情怀,实现医保服务不断提质增效,接诉即办快速高效处置。
  以高效服务解决群众棘手难题
  外籍人士马女士的子女在首钢医院挂号时,遇到了无法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的问题。区医保局第一时间启动问题响应机制,主管领导带队深入首钢医院,以患者身份体验流程。随后,在首钢医院召开专题研讨现场会的时候,“吹哨”医院管理方、自助机厂家、医保系统承建商,共同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举措。经现场多方“会诊”后,经过一个昼夜的优化调试,彻底解决了外籍人士使用绿卡在自助机挂号缴费的“堵点”难题。
  医疗保险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密切相关,医保基金管理的正是百姓的“看病钱”和“救命钱”。当百姓在就医看病方面受阻的时候,他们的诉求往往就更加迫切。区医保局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医保诉求的高效处置,专门设立了一站式诉求处置平台,建立了诉求分类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实施首接负责制,推行“五步工作法”,通过领导研判督办、部门分析解决,让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进入解决流程,专人负责一盯到底,保障诉求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回应和解决,真正体现医保速度。目前,区医保局80%的工单能够实现3天以内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以问题导向解决一类急难愁盼
  “孩子病了,就医时不能使用医保卡。我们是困难家庭、也是低保户,希望政府帮忙解决。”前不久,居民苏先生打来诉求电话,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区医保局主动向前一步,帮助苏先生一家查找解决办法。通过核实发现,苏先生的子女因已满16周岁,根据规定系统已统一减员,由此导致了医保卡暂时不能使用。随后区医保局积极协调苏先生子女就读的学校,帮助他们办理了系统增员。
  但随后在就医的过程中,医院端的系统提示仍为持卡挂号错误,鉴于其家庭困难、负担较重的现状,区医保局又启动了市区对接协调机制,迅速对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后台帮忙查找原因。经过反复查验最终发现,问题根源是医保经办平台进行了升级,但医院端口尚未完成升级,两个端口出现了信息差。随后区医保局紧急联系市局相关科室和平台承建商,整体修改系统数据传输路径设置,最终解决了苏先生子女的医保就医问题。而通过此次问题的顺利修正,一次性彻底解决了十三类免缴人群参保后不能享受即时待遇的难题,让群众医保利益更有保障。
  区医保局以“源头治理”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向前一步主动出击,深入群众了解实际需求和“堵点”“难点”,研判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前疏通“堵点”,力求未呼先应。从一人多诉、多人同诉、突发热点、敏感诉求的源头出发,预防和解决一类问题,减少群众诉求的产生,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型,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今年以来,区医保局通过“解决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成功解决了3大类群众诉求,让居民享受到更加全面、便捷、周到的医保服务。
   以为民情怀献策解决群众难题
  区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七有五性”需求、“急难愁盼”事项为切入点,厚植为民情怀,“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四下基层”、医保例会等多渠道关注急难愁盼,“五型科室”汇报、年终医保大会等多途径聚焦难点堵点。针对性提升沟通技巧,多渠道培养办单热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石景山区的刘女士有一家自己的企业,企业三险已于今年7月通过了网申系统,完成了自助减员。但由于网申系统原因,始终未能互动到医保系统,导致企业的医疗保险未能成功减员。接到刘女士的诉求,石景山区医保局高度重视,在该企业负责人出差外地的情况下,医保局为她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线上“不见面”的方式,为该企业办理了减员手续,避免了因未减员产生后续医保权益相关的问题。
  而鉴于7月份的缴费月报数据已经产生,医保局建议企业先缴费再退费,避免影响企业全体职工医保待遇受损以及相关的滞纳金问题。无独有偶的是,由于刘女士人在外地,线上缴费时她又遇到了问题。区医保局启动了部门间快速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协调税务部门,为刘女士解决了线上缴费问题。
  “你们服务态度真是好,办事效率也高”刘女士激动地说:“不仅为我们企业出谋划策,还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真的是比我们自己了解得还清楚、考虑得还周到呢!”。刘女士出差归来回到北京办理手续时,专门到医保大厅现场,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
  群众无小事,事事总关情。下一步,区医保局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思想,秉承“服务为民、精益求精”理念,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打磨通过一件事高效解决一类问题的工作模式,不断优化医保服务,答好接诉即办北京实践这张答卷,为居民创造更加暖心、周到的医保待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