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心向党 匠心筑梦









   编者按:
  跟党奋进十年路,群团筑梦石景山。今年,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10周年。自群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石景山区各群团组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为全面展现石景山区群团组织改革十周年成果,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从即日起,推出“跟党奋进十年路,群团筑梦石景山”——群团组织改革十周年特别报道,展现各群团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故事。
  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这十年里,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景山区总工会聚焦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用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小事,书写着工会实干担当的大事,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交出一份属于工会的“群团答卷”。
  “ 搭台”深化改革为创新工作室“聚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杨华清创新工作室是第三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的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石景山区总工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支持机制,积极为创新工作室提供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支持,鼓励更多人才加入,极大推动了工作室的发展。
  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已先后创建市、区级创新工作室50余家,申报创新成果30余项,发放助推资金290万余元,并成立区级创新工作室联盟,激发起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形成“创新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局面。
  “添凳”暖心驿站为两新组织“续航”
  工会暖心驿站是石景山区为快递外卖小哥、环卫职工、工地施工人员等户外劳动者及广大职工群众建立的一个小憩的场所。义剪、义诊、按摩等志愿服务常驻这里,让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门”可找、有“ 家”可回、有“惠”可得。
  来此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工作者,大多来自京外,在工会暖心驿站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每逢过年过节虽然不能回家,但在这里,也同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多年来,石景山区总工会建成百人以上建会企业职工之家11家、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2家、暖心驿站565家,组织基础更加坚实、力量更加强大。
  “ 充能”职工学堂为全区劳动者“强技”
  石景山区总工会着力打造精品专业课程,开设“职工学堂”,聘请专业领域专家、采取普惠型报名的方式,免费为感兴趣的职工提供专业培训。目前已开设舞蹈、瑜伽、国画、书法等10余类专业艺术课程。
  哪里职工有需求,哪里就有工会干部的身影;哪里职工有困难,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温暖。十年来,石景山区总工会做好做实“两节”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文化、送技能、送权益、送岗位、送保障、送安全“六送”服务,开展“菜单式”特色服务品牌,让每一名工会干部都成为职工信赖依恋的娘家人。
  工心向党 改革答卷
  从百年前钢铁工人的觉醒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锻造,多年来,石景山区工会组织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思想引领新路径,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和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保障首都大事要事,高标准完成一项项区级重大活动,汇聚起群团组织力量。
  持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工会组织新建327个,增至1054个,覆盖企业单位7400余家,工会会员增至9.1万余人,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1万余人。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成立“劳模工匠宣讲团”,邀请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校园开展巡回宣讲,融合群团力量,先后举办了群团组织改革十周年展演活动、工青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完善劳动争议联动机制,依托律师团队,服务职工6万余人次,化解劳动争议案件3300余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500余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5亿余元。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牵头举办物业、咖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园林绿化工等区级竞赛活动,指导行业联盟、街道开展区域性劳动技能大赛20余场,基层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竞赛活动400余场,参赛职工3万余人。
  未来,石景山区总工会将继续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新突破、再建新功业、作出新贡献。
  文/高鑫铭 柳戈捷 图/石景山区总工会

以爱之名红十字会在行动

  石景山区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提升救援救护水平、提升人道服务能力、提升红十字品牌影响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用实干铸就人道事业温暖底色,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交出满意答卷。
  红十字“救”在身边
  十年来,区红十字会将生命教育作为守护民生安全的重要抓手,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以“点面结合”的模式推动“救在身边”品牌建设。
  生命教育深入百姓生活。区红十字会深入全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将专业技能转化为“生命守护术”。在“点”上精准突破,聚焦公安、消防、景区景点、学校等重点领域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取证培训4.1万余人,实现了消防官兵、校医、体育教师、高一新生等关键人群培训全覆盖。在“面”上广泛拓展,依据不同职业与年龄特征,定制差异化普及内容,惠及6.7万余人次,生命教育从“重点人群”走向“广泛大众”。
  特色宣传浸润人心。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培育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宣传渠道。
  人道救助——太阳花项目
  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对接社会需求,积极为爱心企业搭建平台,连续三年开展“太阳花残障儿童帮扶”项目。
  人道救助传递温暖关怀。太阳花残障儿童康复项目自2022年起由石景山区红十字会动员四家爱心企业开展的人道救助项目,目前已发展到7家。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款物100余万元,32名残障儿童得到系统训练,12名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100余人次残障儿童的营养午餐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公益项目化作温暖的火种。三年来,在区红十字会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太阳花的孩子们在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等方面得到系统性康复训练,在语言、认知、运动、协调性等方面进步明显。通过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参与,让我们身边的公益项目更加有温度。
  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石景山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公益救援组织,曾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冬奥先锋党支部”等荣誉。他们始终秉持公益初心,在山野搜救、水域打捞、城市内涝救援、医疗救护、地震救援等多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作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辅助力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区红十字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道救助实力和人道服务能力,推进应急救护救援体系建设,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
  区红十字会将继续立足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红会所能,突出人道工作特色,彰显人道服务优势,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文/李磊 魏钰宁 图/石景山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