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

增设落水管消除水帘洞

  本报讯(记者 王媛樱 通讯员 张恺冲)霉斑长蘑菇,暴雨水帘洞,陈年“无头案”,次次抢修忙。近日,苹果园街道八大处社区跨产权追溯、打破技术壁垒、资源重组,为居民多方周旋破解了一桩困扰阁楼居民多年的落水管历史遗留难题,根治邻里渗漏顽疾,打造了接诉即办攻坚为民的新样本。
  “新房刚装修完,暴雨天阁楼倒灌成‘水帘洞’!”“我家天花板霉斑能长蘑菇,修了七次越漏越凶!”6月18日,八大处社区接诉即办平台跳出一条问题工单,居民希望新增户外落水管。而在前不久,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顶层阁楼居民家中积水和顶楼渗漏问题,巧合的是,问题发生点位竟指向同一单元。随后,网格员入户勘查发现,原来拨打电话的301室王女士家的阁楼落水管此前被前任业主装修时锯断了,多年来一直与隔壁302室业主共用同一排水管。单管难承双户“流量”,故此每逢大雨,301室王女士家的阁楼才会雨水倒灌,也正因如此,邻居302室张先生家也是多年墙体渗漏。
  面对前后产权更迭遗留的“无头案”,八大处社区党委书记王圣陶表示,历史欠账不能让新业主买单,更不能让老邻居受苦。于是,社区立即组建了“治水小组”,兵分三路合力破题:一路走访小区邻居,锁定管道改造证据;第二路协调施工队伍,列出新增落水管施工难点;第三路召开三方协调会,邀请法律顾问厘清责任链条。
  当多方确认锯管行为属实后,新的壁垒又横亘在眼前:被私自锯断的落水管属八大处公园专用设备,而前任业主已移居海外。调解再次陷入僵局。居民需求不容耽搁,为此,社区又提出“三步解法”:第一步责任切割,虽然是前任房主私自作为,但是产权单位存在监管不当的责任,况且此为社区公共资源维修,产权单位有义务承担起责任;第二步是技术咨询,该楼体属于老旧房屋,建于20世纪80年代,墙体打钉固定落水管是否会对楼体造成损害呢?通过询问施工队,确认其资质和技术水平可以保证楼体安全。第三步,社区联动街道吹哨区住建委,论证户外新增落水管的可行性,并说服产权单位八大处公园“向前一步”主动承担相关责任。
  最终,产权单位八大处公园负责人现场拍板,确定准许施工并申请了应急资金。施工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施工,从“蜘蛛人”悬吊作业到顶楼工人用防水布搭设三重防护棚,每一个维修细节都被照顾到位,每一项操作都稳妥高效。
  这场攻坚,如同外科手术,既切除了病灶又重建了功能。八大处社区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刮骨疗毒的决心、跨界协作的匠心”,将一桩陈年旧事转化为多方共治的经典案例,为群众安然度汛提供了舒心的保障。